嘉兴金属3D打印的化学抛光与电化学抛光效率对比

金属3D打印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能够直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金属3D打印件在成型过程中,由于熔池的快速冷却和层间堆积等原因,表面往往存在粗糙度较高、有微小孔洞和未熔合颗粒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零件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外观质量。因此,对金属3D打印件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是提高其性能和质量的重要环节。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是两种常用的金属表面抛光方法,它们在原理、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在效率方面也存在差异。

化学抛光与电化学抛光原理简介

化学抛光原理

化学抛光是通过化学试剂对金属表面的溶解作用来实现抛光的目的。将金属3D打印件浸入特定的化学抛光液中,抛光液中的氧化剂、酸或碱等成分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微观凸起部分优先溶解,从而降低表面粗糙度,达到抛光的效果。化学抛光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整体的溶解过程,不需要外加电源。

电化学抛光原理

电化学抛光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将金属3D打印件作为阳极,浸入含有特定电解质的电解液中,并在阴阳极之间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在电场作用下,金属表面的阳离子会向阴极移动,同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电阻的粘性液膜。这层液膜会使金属表面微观凸起部分的电流密度大于凹陷部分,导致凸起部分溶解速度更快,从而实现金属表面的平整化和抛光。

处理时间效率对比

化学抛光处理时间

化学抛光的处理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金属材料的种类、抛光液的成分和浓度、打印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所需的抛光效果等因素。对于一些表面粗糙度不是特别高的金属3D打印件,经过较短时间的化学抛光处理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表面质量。例如,对于铝合金3D打印件,采用合适的化学抛光液,在常温下处理10 – 20分钟,就可以使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电化学抛光处理时间

电化学抛光的处理时间通常比化学抛光长,一般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电化学抛光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解液的成分和温度、电流密度、阴阳极间距等。为了达到较好的抛光效果,需要精确控制这些工艺参数,并且电化学抛光是一个较为缓慢的、逐步平整金属表面的过程。例如,对于不锈钢3D打印件,在特定的电解液和工艺条件下,电化学抛光可能需要1 – 2小时才能获得理想的表面质量。

时间效率对比结论

从处理时间来看,化学抛光在处理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金属3D打印件的表面抛光处理,适合对生产周期要求较短、表面质量要求不是极高的零件处理。而电化学抛光由于处理时间较长,在大批量生产时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但对于一些对表面质量要求极高、形状复杂的零件,电化学抛光能够提供更优质的表面处理效果。

表面质量改善速度效率对比

化学抛光表面质量改善速度

化学抛光在处理初期能够快速去除金属表面的微观凸起和氧化物等杂质,使表面粗糙度迅速降低。然而,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表面质量改善的速度会逐渐减缓。这是因为化学抛光是一个整体的溶解过程,在去除凸起部分的同时,也会对凹陷部分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解,当表面粗糙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延长抛光时间对表面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效果不明显,甚至可能导致过腐蚀等问题,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

电化学抛光表面质量改善速度

电化学抛光在处理过程中能够更精确地控制金属表面的溶解过程,通过调整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表面微观凸起部分的选择性溶解。在处理初期,电化学抛光对表面质量的改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表面质量会持续、稳定地提高。电化学抛光能够获得比化学抛光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和更好的表面平整度,尤其对于一些具有复杂内腔和微小结构的金属3D打印件,电化学抛光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其表面质量。

表面质量改善速度效率对比结论

在表面质量改善速度方面,化学抛光在初期具有较快的改善效果,但后期改善效果有限;电化学抛光虽然初期改善速度相对较慢,但能够持续稳定地提高表面质量,最终获得更优质的表面处理效果。如果对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不是特别苛刻,且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表面改善,化学抛光是较好的选择;而对于对表面质量有极高要求的精密零件,电化学抛光更具有优势。

滚动至顶部